找到相关内容119篇,用时10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阿含經中的涅槃義

    有”另有一意义相当的用语:“有余”,佛曾为“有余”作一界说:  佛告婆蹉:“众生于此处命终,乘生身生于余处。当于尔时,因爱故取,因爱而住,故说有余。”婆蹉白佛:“众生以爱乐有余、染著有余。唯有世尊得...他方,于现法中可得“息迹灭度”。这里的“现法”即指“现在生”,也就是说此生就可以证究竟涅槃。但这还是指死后不生他方,就此“息迹灭度”,未必有活著时就证入涅槃之。  上引同一经中,除了说“无余涅槃”...

    王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83645243.html
  • 《沙门果经》导读

    个别的智慧,也是慧学阶段的第一种沙门果(第85-86节)。生身智(第87-88节)是一种神通,能够依照原有的色身变化出另一个色身。这种神通也被列为个别的沙门果,排在佛陀常说的六种上等智(第89-98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2647182.html
  • 漫谈生命与存在

    显露,也就是说,这个“八识”与真如佛性是一体两面。人死后,人的“八识”(“神识”)脱离躯体,叫做中阴身,这个中阴身仍旧以为“有我”,所以又叫生身,但同世俗所说不变之灵魂本体是两码事(此处先按下不表)。...   六根: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。   六尘: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。   四大:地、水、火、风。   八识:在佛门唯识学上,把心识假名分为八种(立为概念方便述理),即是眼、耳、鼻、舌...

    妙泽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1053267.html
  • 简介十八华严三周因果之内涵

    愿身、3、化身、4、力持身、5、相好身、6、威势身、7、生身、8、福德身、9、智身、10、法身。复有十华藏世界海微尘数相藏严(即法身),故名十身相海。常称三十二相,即化身。观无量寿佛经,称八万四千相,...神力,悉皆明现。  (五)净行品——触事净愿  广发大愿,为十信之行,以众生无明贪爱,染诸尘劳,既发净信,须依大愿,净治尘劳,要邮尘劳以成净行。  (六)贤首品——信心成就  明依十信法门,发心修道,...

    杭大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64365366.html
  • 佛教禅定

    所环绕。若行者缺乏良好的定力,怎么可能观想出这么多数的佛菩萨?   在《阿弥陀经》中说,仅以此肉身来赞叹一佛是不够的,行者应该观想无量的生身,到正在开演佛法的无量诸佛净土中,以各种音声,以无尽的...那么一定不会生起追求佛法妙药以治愈疾病的念头。若没有习定,怎能正确的如此作呢?   · 把上师当成医师想。因为上师储存的智慧医药可以治愈我们。若缺乏专注,这种态度是很难在心中确立的。   · 把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65886954.html
  • 益西彭措堪布:佛说无量寿经讲记(十二)

    有法我执,就出现无漏业、生身、变易生死,这个是细的生死。总体上讲,这两种生死都叫“勤苦”,都是随无明的力量而转,都不自在,所以都是“苦”。   所谓&...不耽著在任何世间法上、任何小乘下劣作上、或者任何戏论法上。他知道只有以自己的心来庄严净土,离开心没有别的能庄严的因。所以他念念护持自心,不著在虚妄的境界里,这就是寂静的意思。其实,净土的根源就是妙明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益西彭措堪布|佛说无量寿经讲记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4/03/100547325694.html
  • 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[任杰]

    五种体相,作用和德行不同。由此则为佛陀的五身。然此五身以智慧法身所摄。   说十身者,如《华严经·十地品》说:菩提身、愿身、化身、力持身、相好庄严身、威势身、生身、福德身、法身知智...、雷、电、山川等自然现象,信奉有神灵主宰一切。而对这些神灵进行祈祷,认为神灵能赏善罚恶,祈祷赐予现世幸福及家庭繁荣等。于是即出现了祭祀,崇拜神灵的赞咏,而集为四种《吠陀》(吠陀译为《明论》。为知识、...

    任杰

    三宝|功德|观修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2/2021593066.html
  • 观世音菩萨修持方法及证悟过程

    心欲离身,而有所未能,即见分未灭,受阴若尽,即见分(缘境之心)灭,故心能脱离身体,去住自由,没有障碍,此心即意根,亦名生身,能以凡身上历至菩萨现前地,须知这和只靠定力“坐脱立亡”而...,根尘脱节,内外湛明,故能深达十方世界,十二类生各自受命之根本元由。业因已销,业果不召之时,若能再加用功,止观并进,运用金刚智力,销镕六根之门,令合于唯一圆融清净宝觉,则耳、鼻、舌、身、都能见物,...

    宏德

    观世音|观音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4/0958528673.html
  • 《大般涅盘经》的佛性论(上)

      《涅盘经》说「乐」是指涅盘, 《佛性论》解释说,这    是因为涅盘即是灭尽一切「苦集相」, 和证得一切「苦灭相    」,生身灭不更生,故可以说「大乐」。 上面引文说「我    者名为如来」,...涅盘观。有余涅    盘为圣者生身所证,无余依涅盘为圣者灭後所证。 《南传大    藏经》的「本事」 (Itivrtaka) 对此二种涅盘清楚地解释说:       何谓有依余涅盘界? 比丘众啊!比丘等...

    释恒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53139686.html
  • 略讲观修佛法僧三宝功德及其意义

    身、威势身、生身、福德身、法身知智身为十身。此十身是第八地菩萨观一切智智所行境,而了知如来的十种身。此以二谛三身所摄。又如《大般若经》卷五百六十八说佛十身:平等身、清净身、无尽身、善修身、法性身、...《吠陀》(吠陀译为《明论》。为知识、智慧之义。)《梨俱吠陀》为赞诵明论,赞诵多神或一神。次后,为讽咏之便,又集成《娑摩吠陀》,记祭祠的为《夜柔吠陀》,咒术,禳灾之类的为《阿闼婆吠陀》。如《西域记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62039747.html